信息公告
作为上海交通大学中美物流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前沿》课程的特邀行业专家,旷视科技副总裁王银学先生应邀于2022年3月20日下午,为中美物流研究院的30余位MEM学生介绍了人工智能物流。受疫情影响,课程在腾讯会议平台进行。
课程一开始,王先生先与同学们交流了专业背景,介绍了自己最初选择物流专业的原因及毕业后的工作经历,与同学们拉近了距离。之后,王先生回顾了物流的起源,以及智能物流的发展与现状。在此过程中,王先生非常幽默且坦诚地调侃国内物流数据与实际存在较大偏差的现状,也强调了信息管理系统在智能物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地,王先生结合多个案例,重点介绍了国内物流系统中包装技术和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接着,王先生介绍了京东东莞亚洲一号园区的现状,突出其占地面积广、处理包裹量大、智能化水平高等特点。
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王先生总结出随着时代的发展,物流场景越来越大,甚至大到了规模不经济的程度,而柔性、离散物流设备和系统越来越多,常规的调度系统已很难驾驭这样的物流场景。然而现阶段物流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社会物流总额增速低于GDP增速,但劳动力人口下降且流通加快,这造成物流数智化再升级空间巨大。基于此,王先生介绍了人工智能从感知到认知的进化、从单体智能到群体智能的升级。其中,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物流场景中有天然优势,故王先生重点介绍了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物流环节中的应用和难点。
在简要介绍了一些可能可以应用到物流行业的人工智能技术后,王先生开始正式介绍智能物流。王先生认为虽然人工智能物流市场持续高速增长,但所谓无人系统仍离不开人的脑力甚至体力劳动,人工智能技术在仓储、运输环节应用较多较广。王先生强调人工智能将成为物流的“新基建”,而我国数字化渗透率继续提升,整体已进入智慧物流新时代,政府要注意政策的引导性。之后,王先生借助入库清点、医药图像识别复核、轮胎DOT码识别等实际案例,举例说明视觉识别技术在智能物流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王先生对物流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王先生认为包括机械臂、无人机在内的新的技术智能解决部分问题,仍存在大部分内容可以使用传统的物流技术很好地处理,而货到人(GTP)的作业模式最终会转变为货到机器人(GTR)的作业模式。王先生相信物流场景会更加智能化(赋予机器感知、思考、执行能力),物流技术的未来是“少人化”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人化”。